TUhjnbcbe - 2021/3/11 2:24:00
固镇是河津第一大村,离河津市区25里,人口近万。这是*土高原上典型的村落。固镇村南发现有仰韶文化遗址,年发掘的宋金瓷窑,入选了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说起固镇,不能不先说它外围的那三条大涧,北涧、西涧、南涧。北涧是从紫金山遮马峪冲刷出的第一条大涧。遮马峪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关羽和周仓骑马到龙门一带巡察地形,走到北山谷口,关羽的赤兔马忽然前蹄蹶起惊鸣不前。关羽非常惊奇就下马察看是什么惊吓了赤兔马,没想到,他脚刚落地,赤兔马便返身狂奔,周仓见状便策马紧追,直追到十多里外的尹村才将赤兔马追上,后来尹村村民便在周仓捉马的地方盖了一座庙,起名捉马庙。马是在北山口奔走的,为什么相距十多里外的尹村人要盖庙祭祀呢?原来,就在周仓追马的时候,关羽看清了惊马的原由:一匹石妖马正堵在山口,状如驮山,横行无比。关羽遂举起青龙偃月刀怒斥妖马。妖马一见关羽红脸长鬓气度非凡形如天上星宿下凡,便急忙跪下说:我本吕梁石妖,奉山神之命在此移山堵路。关羽怒斥道:这条路是方圆几十里百姓们上山下山转炭运煤的谋生之路,你将此路堵断,不是绝民命,堵钱路吗?请速速让道离去。石妖马本以为他打着山神的旗号可以瞒过关羽,哪知道关羽神通广大找到土地和山神问明情况后知道是这石妖马自做主张在此堵路。关羽再三相劝让石妖马不要再贻害四方,石妖马哪里听得进去,关羽便举刀怒斩石妖马。至今遮马峪还留有一状似断头的石马,相传这便是当年被关羽斩杀的石妖马。“遮”按本地的方言讲即“返”的意思。遮马峪便由此而来。关羽斩了石妖马,便再没有人挡道堵路了,人们可以自由地进山砍柴背炭,尹村虽然距遮马峪十里外,但村民们经常上山砍柴驮炭以此谋生,为了感激关羽为民除害,就在村南盖了那座庙,以颂关羽公德。在全国所有的关帝庙里,只有这一个庙不叫关帝庙而叫“捉马庙”。由此可见,遮马峪在当时是四邻八乡通往北山的必经之地。每到雨季,山里的水就顺着山势往下流,固镇的北涧由此形成。这是一条宽而深的山涧,因为水流不断,这里的土质极适于桃树的·生长。北涧里的桃树,不仅在三月映红了山谷,出产的桃曾与稷山的枣、丁樊的苹果、孤山的梨齐名。桃有仙气,生活在固镇一带的山民一定充满了灵性。从北涧往南流形成了一个开阔的大涧,那就是西涧。西涧宽而阔,固镇的整个西部都临涧而建。环绕西部的西涧,使固镇伟立在涧水之边,每当夕阳西下,从北山上回望固镇,都让人心潮澎湃,霞光映照的固镇如诗如画。西涧的出口往南拐一个大弯就是南涧。南涧延伸到开阔的平地。放眼望去,是了无边际的庄稼地。固镇的生产用地都在南边,那里种植着小麦、玉米和豆子。固镇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子,为了谋生,许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或炼焦,或搞运输,有些人便渐渐离开了故土,在外长久定居,不常回来。固镇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村里还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固镇人讲情份,固镇人重情份。依山傍水的固镇人更看重山情水势。三涧环绕着固镇,使固镇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地形。自古以来,固镇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守土保家,明朝万历年间村人原智林为村里修了一个长约十里的城墙。修这道城墙有一段不能不说的传奇故事。原智林是村东原姓的后人。其幼年丧父,与寡母吴氏相依为命。原智林生性憨厚,勤劳朴实,靠上山驮炭养家糊口。有一年深秋,原智林鸡鸣起床牵驴上山驮炭。他越过西涧,走到西碜地时,朦胧中看见十多米外有一对白色公羊正在头角相撞拼命格斗。原智林非常纳闷:一大早哪来的羊呢?看那羊的模样,原智林断定它们不是村里人的。原智林突然觉得这是不是上天有意给他安排好的机缘,只要捉到了那两只公羊拿去卖钱,比上一回山驮炭划算多了,便想趁其不备去捕公羊。二羊正在搏斗,见有人来追,便朝北山方向且战且退,窜入山谷不见了踪影。原智林此时一心要捕获公羊,追到山谷不见了二羊的踪影,灰心欲返的当儿,他扭头西望,发现左边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山洞。以前原智林上山砍柴从未发现这个洞,他忽生好奇之心,爬上峭壁,进了山洞。山洞幽深,忽明忽暗,似有星光在前方一闪一闪。他朝着闪光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前行,快走到尽处眼前忽然一片光明,一个拱形的圆洞立在眼前,再往前走,便见满洞堆着金银财宝。面对此情此境,原智林只想着娶媳妇、买地的好事,他就把可以流通的银元挑出来,装满了布袋和褡裢,出了山洞往回走。沿途碰到本村和外村上山驮炭的乡民,有认识他的就问他“智林,怎么这么早就回家了?你驮的啥?”憨厚的原智林不会撒谎,便如实说:“我驮的是银元。”别人就笑他,以为他是在白日说梦话,没有人相信。一连几天,原智林都是一个人往返于山洞,将银元驮回。母亲见原智林驮了那么多银元回来就对智林说:“咱们不能光顾自己发财,你舅舅家的日子也过得不怎么样,也叫他和你一起去驮银元吧。”第二天,原智林就去了离固镇不远的寺庄村外婆家叫舅舅和他一起去驮银元。谁知道,舅甥二人到了原来的山洞前却怎么也找不到洞口。二人只得空手而返。回到智林家,他们一起整理智林之前背回的银元,用斗一量,整整十石八斗九平升。在整理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更奇妙的事情:每个银元的背面都刻有“原智林得银十石八斗九平升”的字样。原智林的母亲就对智林说:“找不到洞口就别找了,反正这些银元也够几辈子用了,就让你舅驮上一褡裢回去吧。”哪知道,智林的舅舅把银元驮回家往缸里一倒,倒出的不是银元,全是卵石和瓦块。智林的舅舅叹气说:“刚才我是亲眼看见装进去的是银元,怎么一倒出来却都成了卵石瓦块了呢?看来这不是咱们的财,还是让我送回固镇吧。”智林的舅舅又将倒出来的那些卵石瓦块装进褡裢送回了固镇。到智林家一倒,又全是银元。原智林见此情状,就对他娘说:“娘啊,我爹下世早,这些年多亏乡里乡亲周济关照,我们才有了今天,这钱是上天所赐,我们不能独享,我要拿这些钱给村民们办点好事。”智林就把自己得到这些银元的过程告诉了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并说了自己的意愿。他要给村民们办好事的想法得到了长辈们的赞许。恰好当时山贼流寇猖行,大家商议修建一座坚固的城墙以抵御山寇,保护村民。历时三年,固镇的城墙用那些银元修好了。据记载,固镇的城墙高两丈有余,厚五米,城楼为砖木结构,分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头砖砌锯齿形垛口,门洞宽可行走马车。东城门挂“迎旭门”·匾,西城门挂“爽气西来”,北城门挂“北门锁钥”,南城门挂“耿地咽喉”。这四块牌匾现在只保留下来了北城门的“耿地咽喉”匾,这块匾现陈列在河津博物馆里。固镇的城池外轮廓呈椭圆形,站在吕梁山上鸟瞰固镇,它就象一艘巨船,横卧在吕梁山下,涧水之畔。现在,固镇四面围起的古城墙都已破坏,仅剩西北方向还留有一道城墙。这道断裂的城墙残留着远古的遗迹。这是用*土垒固的城墙,现存的城墙上长满了绿草,绿草在微风吹动下轻轻摆动。这道城墙的断裂处有一个幽深的门洞,据村民们介绍说这就是当年的西门。这个门原来一共有三层,最底的这一层用条石拱砌,青砖包面,中间那层有一个庙堂,塑有神像。顶层为玉皇阁,供奉着玉皇大帝。可惜现存的城楼只剩下二层,最高那层已经不存在了。若立在城墙上一定可以俯瞰整个固镇村,遗憾的是,这道城墙已风化得不能攀缘,脚踩上去就会有泥块往下落,看到这样的景象谁都不忍心用自己的脚再去踩坏那仅有的城墙,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那是仅有的一段见证历史的遗迹,它应该受到最好的保护。其实,这个西门并不是正面朝西的,它和北城门开同一个方向,只是它的位置偏西。走出这道门就可以看到固镇的三条大涧。远望后山,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古时候村民们进山的八十盘和老新盘山道入口处。站在这个门洞的边上,立刻能感受到来自大山深处的劲风,虽然大山近在咫尺却还在远方,所谓看山跑死马,一点不假。村民们说这个现存的城门就是西门,但根据袁高远先生画的一幅“董其武故里:固镇古城池图”,可以发现这个被村民们叫做西门的遗址并不是图上的那个西门。在袁高廷先生的图中,可以看到这个古镇有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门,这个被保存下来的“西门”在袁高远先生的画图中也有标示,它正面朝北,座落在西北处,从风水八卦来看,按先天八卦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这个门应该是艮西北门。按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是,坎北离南,震东兑西,乾西北,巽东南,坤西南,艮东北,这个门应该是乾西北门。既然已有西门,为什么要开这个西北门呢?其实,只要到过固镇,去过西北边这座殘留的门洞,就会发现,固镇的正西门是不能开的。因为,一旦走出西门就掉进了深涧,西涧就在西门的脚下。开这道西北门是为了方便出行。有城池,当然要有与它相配套的建筑。据说,固镇的古城池里有20多座庙宇,文庙、关帝庙、龙王庙、娘娘庙、马王庙等等应该是不会少的。由于历经沧桑变迁,那些庙宇都已不见了。倒是在村西新修建的钟鼓楼很别致。这座钟鼓楼外漆金墙,楼顶有女儿墙,门楼两侧上方有琉璃雕刻的龙凤浮雕。虽然楼宇很小,但却很精巧。楼底有门洞,洞门两侧有石雕对联一幅:耿地咽喉古镇魁星龙蟠虎踞壮秦晋薛暄诗赋闯王神勇武对文豪辉鼓钟洞内两壁刻有明代大儒薛暄的《固镇行》和《钟鼓楼札·诗抄》碑。从这个石碑上我们可以看出,固镇是非常注重文化发展的一个村庄。时代不同了,固镇的发展经历了千年的岁月,它也在发展的过程里改变着自己的面貌。文化的、物质的变化,使固镇更具魅力。现在的固镇,村中央有一个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的舞台,这个舞台已经不能继续使用,只能作为文物保存到那里了。听上了年纪的村民们说,在这座舞台的侧对面曾耸立过一个贞节牌坊。这个牌坊是为明代大儒薛暄之妹所立的。为什么会立这个牌坊?老人们说这是为了赞扬薛暄之妹薛庄椿怀抱公鸡拜花堂终身未嫁坚守妇道的品行而特立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薛庄椿与固镇进士王禄婚约在先,王禄得进士后取得了官职,据说是个知县,但王禄自幼体弱多病,王禄得进士后没多久就病卧床前,就为了冲喜,便提早结婚。结婚那天,花轿从汾河南边的平原村往固镇抬。一路上人们吹吹打打,喜气洋洋,没想到,轿子抬到了汾河桥北就有人跑来报丧,说王禄已驾鹤西去。抬轿子的人问薛庄椿还去不去固镇成婚。薛庄椿问:我们现在到哪里了?回答说:已过汾河。薛庄椿说:既已过桥就是汾北人了,继续前进吧。“既已过桥就是汾北人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平原村在汾南,固镇村在汾北,汾河桥连通着汾南汾北,既然已过桥,就是王家的人了。就这样,薛庄椿怀抱一只大公鸡进了固镇王家,拜了花堂,成了王禄的寡妇,后来一直到死都没有改嫁。村民们为了赞扬薛庄椿的妇德,在村里立了一个牌坊,让后人们学习。难怪在固镇我们能看到薛暄的《固镇行》三首诗,他是去看望自己的亲妹妹到固镇时写下的诗篇。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薛庄椿会这样勇于承受命运的不公,她一定是受了哥哥的影响。你想,一个明代大儒,其村前有一块大碑“真儒里”,皇上还为了赞扬薛暄的品性下过两道圣旨,这样一个遵守儒家规德的家庭,其子女一定不敢越规而行。薛庄椿把女子的“三从四德”和“从一而终”的教条贯彻到了自己生命的终点,真让人感叹,感叹,再感叹。固镇的历史风貌不仅体现在它的城墙、它的外部环境上,也体现在它一个个民居院落里。棋盘似的村落布局,将固镇排列成一个个棋格。新村的每一个巷口都立有自己的巷名。象“英华门”、“凌云坊”“久祥巷”。固镇是太古老的村庄了,它有着太深厚的历史。浮光掠影只能看到它星星点点的某一侧面。要想深入了解它、理解它就得亲自去接触它,和它一起感受时光的变迁,历史的演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