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西安哪家医院好 http://www.zherpaint.com/m/过年的前一天是田彭氏小女婿的生日,上午十点多田向文就带着礼物出现在了小妹家。其实周济发的生日是大年当天,可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很忙,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庆祝生日呢,于是周济发就把自己的生日改到了过年的前一天。当然,这也和梧城人讲究不能补过生日有点关系。除了给妹夫过生日,田向文还要接老母亲回城里过年。在梧城老人是不能在女儿家过年的,尤其是在有儿子的情况下,不然肯定要被别人说道。田彭氏当然也懂,所以纵使有太多的不舍,但也做好了离开的准备。吃完午饭没多久,田向文叫的车就到了,田彭氏也就回到了大孙子家。
牯牛水库
正月初三的时候梧城人开始走亲戚,田向文家也迎来了外甥和外甥女们。田彭氏的外孙和外孙女除了给大舅家带来礼物,还会给田彭氏带一些吃的东西,并且基本上都是分开放的。田彭氏见他们给自己带了那么多东西,一般都会假意嗔怪道:“我有吃的,你们还带这么些东西来干嘛啊?留给小俺些吃啊!我老了,搞不到了,也没钱给他们买吃的”。可田彭氏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家婆,家里还有吃的,这些就是买给你的,也没什么东西啊”。这时田彭氏往往不会再说什么,好像已经接受了后辈们的说辞和礼物。
可等到午饭吃完,大家都要回去的时候田彭氏往往又会把那些东西拿出来,然后拉着让他们带回去。那些后人赶忙一边拉,一边急切地说道:“家婆啊,别拉哦,别拉哦。说不带就不带,还逗你耍啊?”。由于田彭氏已经老了,拉扯不过那些年轻人,所以她最后还是被迫接受了那些东西。
虽然晚辈带给自己的东西很多,可是田彭氏真正喜欢吃,更准确地说是她舍得吃的却不多。那些袋装的干荔枝、桂圆、麦片、豆奶粉、糖等,她一般都不会留下太多,每样最多留两袋。因为两个儿子跑亲戚的时候也要带那些东西,所以她大多会拿给他们,这样就能给两家省点钱啦。留下来的除了自己偶尔吃点,还要给小孙子和曾孙辈吃。要说她最喜欢留的美食,那果丰糕绝对是其中之一。因为它比较便宜,又非常适合她的胃口,所以一年三节的时候她都会留下几盒。她的后人当然也知道,所以也多会给她送,尤其是小女儿,基本上每次回来都会带。
牯牛水库
其实果丰糕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它是人们后来改过来的。一开始的时候它叫麻丰糕,主要是因为配料里面用到了很多的黑芝麻。人们又喜欢丰收,所以才给它取了那么好听的名字。虽然它的名字比梧城的另一大美食——丰糕只多了一个字,可实际上两者并无大的渊源,长得也是千差万别。它倒是和梧城的方片糕很像,都是一片一片的。不过每片麻丰糕更长,并且包装盒是正方形,而非长方形。麻丰糕的外面一圈也是白色的,不过白色部分非常少,里面则主要是黑色的。除了黑芝麻,里面还添加了一些果料丝,有红有绿的。虽然梧城方片糕在全国的名气更大,卖得也更好,但很多梧城人对于麻丰糕却情有独钟,它一面世就迅速打开了当地的市场。
由于麻丰糕有点太甜,并且里面黑黑的有点不好看,所以小孩子多不太喜欢吃。大人们可能以前糖吃得少,倒对它趋之若鹜。在吃的时候他们还会用手在下面接着,这样那些碎屑也能被送进嘴里,就不会造成浪费啦。因为麻丰糕有点甜,并且非常地干,所以在吃的时候他们还喜欢搭配一杯浓茶。这样一甜一苦,似乎别有一番风味。很多年轻人吃的时候多是直接掰下一大块咬着吃,仿佛这样才能够满足自己嘴巴和胃的巨大需求;而老人们和一些爱吃的孩子则多喜欢一片一片地送进嘴里吃,也不知道是因为牙齿不好,还是因为麻丰糕比较难得,又或是想细细品尝那香甜的味道。
有些孩子不喜欢吃里面的果丝,还会特意把它拽出来准备丢掉。大人看到后则急忙抢了过来,然后很利索地塞进了嘴里。由于麻丰糕是由大米和芝麻做的,非常地结实,所以有些人甚至会把它当成主食来吃,尤其是某些老年人,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田彭氏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就会在晚上选择麻丰糕等零食当晚饭,主要是因为午饭一般都吃得比较好,也比较饱;如果天气不好,没办法出去摘蔬菜,家里又没有剩菜,除了煮面条,田彭氏偶尔也会拿麻丰糕当晚饭吃。田彭氏在吃的时候当然也会泡一杯茶,并且她还会在茶里面添加冰糖。
和其他美食一样,麻丰糕刚出来的时候还是非常稀少的,所以人们对于它非常地爱惜,甚至有点过头了。梧城那边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湿润的,加上麻丰糕的包装一般比较简单,就一个纸盒子包装和一张油纸或者一个塑料托盘,所以它比较容易发霉。有些人觉得它比较难得,舍不得吃,结果霉点就先长到了上面。按理说那样的麻丰糕是不能吃的,要丢掉。可过惯了苦日子的某些老人却不肯那么轻易丢掉它,有的会把它拿去给儿媳喂猪或者鸡鸭,有的甚至还会把发霉的部分掰掉,留下看似好的部分。田彭氏虽然也很舍不得那些发霉的麻丰糕,却不会去吃。她一般会拿给王英,让后者在喂猪食的时候加进去。不过王英知道猪崽的价值,也知道养猪的不易,所以她多会接下婆婆拿过来的发霉麻丰糕,转身就丢到了大门右侧的杂草层里。
牯牛水库
后来给它改成国丰糕则是因为“麻丰”的发音和“麻风”一样,而后者是一种非常厉害的传染病。田彭氏的小孙子和其他孩子那时候就得过麻风病,好在都平安度过去了。田慎远得麻风病的时候王英特意提醒他要躲在家里,并且至少要躲七天。因为她听说得麻风病的人吹了风以后病情会加重,脸上的麻子也会越来越多,并且就算病好了,脸上也会留下麻子,那可是会影响孩子以后找对象的。虽然田慎远非常害怕脸上会留下麻子,可贪玩终究还是战胜了本就脆弱的理智,他还是会经常跑出去玩耍。为此王英没少说他,可是她又忙于干农活,哪能一直看着呢?
于是王英就把这事交给了田彭氏,让她帮忙看着。奈何田彭氏后来大多数时候都住在大儿子家,只能偶尔过来瞅瞅小孙子在不在家,或者在村子里转悠的时候留意下他是否跑出来玩了。可田彭氏的反应哪有小孩子快啊,所以往往她还没发现小孙子,他就溜之大吉了。等反应过来,她只能大声喊着:“你还出来耍啊,等以后脸上都是麻子,我看你怎么办!”。
好在小孙子脸上的麻子还是退掉了,可谓有惊无险。虽然田彭氏也没有听说其他家有孩子因为麻风病而脸上长麻子,甚至是夭折,可麻丰糕的名字还是被改成了国丰糕。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它还要销往全国各地,麻丰糕的名字确实有点让外地人难以接受。后来国丰糕还学方片糕推出了散称的小包装,那一小袋国丰糕,大人一般两口就能吃完,而孩子们往往还会一片一片地去吃。这时孩子们也不用为分国丰糕而算来算去啦。以前是一大块,所以孩子们想分的时候必须要先数下有多少片,再数下有多少人,才能算出来每个人几片。现在好了,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分到一袋。虽然很多孩子还是不喜欢吃国丰糕,但见同伴都伸手接了过去,他们也不由自主地收下了。
牯牛水库
虽然麻丰糕在梧城火得很快,但它消失得也很快。在它改名国丰糕两三年后田彭氏就很少收到了,甚至在小店里面也很难看见它的身影。田彭氏还很纳闷呢,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就不卖了呢?不过想想自己这些年收到的食品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贵重,并且多种多样,似乎又能理解它为什么会失去大家的青睐了。另外,这些年大家送给她的礼物越来越强调“健康”这两个字,而国丰糕太甜,很难归到那两个字上面,大家不怎么送它也就似乎可以理解了。
连梧城的方片糕都差点走上了麻丰糕的老路子,好在前者取的名字比较好。因为它们多取名为“步步糕”,寓意很好,并且包装上多带双喜字,所以在很多场合还需要用到,像升学、结婚、生日、搬新家等。正因为用到的场合比较多,所以它们勉强存活了下来。不过真正去吃的人其实也少了很多,大多数时候它们都在亲朋好友间转来转去,直到快过保质期。麻丰糕就没那么幸运,当选择多了,它又没有特殊的存在意义,也就容易被大家彻底抛弃掉啦。
后来田彭氏也很少再想起它了,因为更好吃的东西太多,不过想起它的时候嘴里还是忍不住会渗出很多口水,并且似乎又闻到了那股芝麻香。